在游戏主机行业中,“硬件亏本、软件赚钱”几乎已成为公开的行业共识。尤其在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动荡和制造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,主机厂商如何在硬件设计与成本控制之间取得平衡,成为了一道日益棘手的难题。而据知名爆料人Kepler最新透露,即便上市已超过三年快牛策略,索尼的PS5至今仍处于亏本销售状态,令人不禁对这代主机的盈利模式产生更多关注。
回顾2020年PS5初上市时,亏本销售的做法并不令人意外。彼时,为了尽快抢占市场、吸引用户,索尼选择以较低定价推出高性能主机,硬件售价甚至低于其物料成本。随着时间推移,索尼曾在后续财报中表示PS5已逐渐实现盈利,外界普遍认为主机硬件已进入“正向收益”阶段。
然而,Kepler指出,随着GDDR6显存价格的持续攀升,以及为PS5定制SoC所依赖的台积电晶圆成本不断上涨快牛策略,这部分原本微薄的利润已经被反噬,导致整机重新跌回亏损区间。尽管索尼在2023年对PS5Slim数字版略微提价至450美元,仍不足以抵消整体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。
更具争议的是,索尼在最新PS5Slim型号中仍坚持使用与初代相同制程的SoC,而非转向更新、更节能的工艺节点。这种选择在降低风险与确保兼容性的同时,也使得芯片成本难以下降。加之通胀影响,材料与物流支出始终维持高位,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相比之下,定价高达700美元的PS5Pro情况则略好一些。据Kepler透露,这款主打性能升级的中期改款机型目前已实现小幅盈利。其较高的售价为成本提供了更多缓冲空间,即使在同样面临芯片、显存价格上涨的前提下,仍能维持微利状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微软方面的Xbox Series X也受到了类似问题的困扰。Kepler表示,由于Xbox所用SoC尺寸较PS5略小,加上近期也有提价举动,盈利能力与PS5 Pro基本处于同一水平。可见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,只有将定价拉高至一定门槛,才能在硬件端维持微薄利润。
尽管硬件销售仍有亏损压力,但主机厂商并不完全依赖硬件本身实现收益。索尼一直通过游戏本体、DLC、订阅服务(如PS Plus)以及手柄、耳机等外设来实现利润回收。这种“生态盈利”模式早已成为游戏主机行业的标准路径——硬件打基础,软件与服务收割回报。
不过,从整个行业趋势来看,也不排除索尼未来会跟进任天堂的策略进行价格调整。任天堂近期悄然提高了初代Switch的价格,表面虽显克制,实则反映出厂商普遍面临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。如果市场接受度良好,索尼或许也会选择通过提高售价来改善主机本身的盈利状况。
PS5当前仍处于盈亏边缘徘徊的状态,而PS5Pro则凭借高价定位暂时撑起利润线。这一情况既反映出主机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,也说明当前主机厂商对“后端盈利”模式的高度依赖。在这样的格局下,价格战空间逐渐收窄快牛策略,未来的竞争核心可能将更多转向游戏内容生态与服务体系的比拼。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